18802689138

QQ:402233451

把人体变成塑料回收站这项新技术有意义吗?

来源:bob体肓官网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7-21 11:11:35

  编者按:20世纪70年代发起了“减用、重用、再利用”运动,其核心是把回收塑料的责任推给消费者。现在一款以人体为实验对象的生物回收机把这一概念发挥到极致,其独特的思路竟然在科学上是可行的。如果把地球上70亿人口变成塑料回收设施,想想还是很让人动心。本文译自Fast Company,作者Mark Wilson,原文标题:This machine injects plastic into your skin to fight waste。

  人类越来越像是塑料做的。废弃水瓶所含的物质磨成微粒,最后变得无处不在。据估计,仅海洋就含有1.5亿吨塑料。然后我们每年要吃掉5万片塑料,这些塑料寄居在肝脏、肾脏和肺部。光是想想就让人作呕,但是我们仍不了解长期的健康后果。

  可是,如果人体真的能回收塑料、然后分解,无需用垃圾填埋场或海洋处理塑料呢?

  这是来自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马修·哈克尼斯(Matthew Harkness)博士提出的一个问题。基于从GitHub上下载的3D打印纹身机开源蓝图,他设计了一款生物回收机(Biorecycling Machine)。同时加入一些独特的墨水:一种盐和细塑料的混合物。这里的前提是,在完成塑料墨水纹身后,身体就变成了循环回收机,在6个月的时间,塑料会被分解成身体产生的无害副产品(特别是乳酸、二氧化碳和水)。

  明白了吗?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某种生物塑料,而这种塑料通常认为对人体是安全的。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,比如填满海洋的塑料袋,就不太适用了。

  这个项目值得深思,它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价值观,而不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商业产品。哈克尼斯在电子邮件中解释说,他的目的是“审问······70年代发起的‘减用、重用、再利用’运动(3R,Reduce, Reuse, Recycle’campaign)。运动的核心是将回收塑料的责任推给消费者,而在生物回收机项目中,这个概念发挥到了极致。”

  直到今天,消费者承受的不公平压力仍在持续不断的增加。各式各样的塑料产品都贴上了可回收的标签,但当你真正想要回收利用时,却可能发现终究是扔进了垃圾填埋场。因为当地的回收中心通常既没有技术也没有经济诱因去回收所有“可回收”的东西。为了应对这一局面,哈克尼斯说:“生物回收机······让观众们开始思考一个虚构的故事,在故事中,人们上演《黑镜》剧情,回收体内的塑料。”

  话虽如此,很明显,哈克尼斯认为把地球上70亿人口变成回收设施的想法,多多少少是有点吸引力的。尽管物流不可行,但科学上是可行的。他的项目关切聚乳酸(PLA)生物塑料。聚乳酸是一种常见的3D打印材料,由玉米淀粉等材料制造成,通常认为对人体是安全的。哈克尼斯指出,聚乳酸有很多的医疗用途,比如用于医疗植入,它会在体内自然分解。(因为人体能分解聚乳酸塑料,它在某些医疗场合是有益的,但并不代表对健康没影响。2019年的研究发现,聚乳酸对小鼠的有机组织有毒。)

  到目前为止,哈克尼斯只用生物回收机做过一个特制的纹身,而且也不是聚乳酸纹身。这是因为他不确定获取的塑料是否含有未披露的化学污染物。但如果该项目规模逐步扩大,哈克尼斯建议采用替代人类实验对象的方案:每年农民都给无数的猪、牛和山羊纹身。

  ×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
  《静音》是一部 Netflix 电影。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,但是《静音》仍让人颇为期待

  最近,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——全国经济研究所(NBER,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)发布了一份报告,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。\n

 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《霸主》(overlord),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,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。

  我们都知道,到处都在重启;我们也知道,如果有钱,啥都能重启。所以,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,只能问何时会被重启。自然而然地,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: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?\n



印刷机

联系我们


地址:深圳市龙岗新平北路109号
座机:0755-32925236
传真:0755-32925236
总经理:18802689138


bob体肓官网入口
全彩
电话
短信
联系